十月一日這一天特地早起,搭brother Kevin的車一起去上學。
我們幾乎是沒有機會一起去上學(頂多是我去聽演講或參加研討會),因為我並不是那第一學府的學生。


(kevin還在恍神,在腳踏車面前發呆...)


其實,今天是去一睹駱明慶教授的風采。

以前就有拜讀駱教授部落格的習慣,他的部落格經營的很棒,用許多簡單的經濟學概念解釋有趣的社會現象,用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些文章確確實實可以讓我在課餘放鬆之於還能動動腦筋去思考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議題。頗有趣!


某日,剛好kevin在問我經濟學原理的選課問題,我們也就開始討論起一些有名的教授(一些通常在經典中文經濟學教科書上會出現的名字),也就是那些所謂的:四人幫,新四人幫,八仙過海...等等。相信讀過經濟學的大家對那些名字一定不陌生,而我對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師頂多是聞其名,因為大一時使用的是原文教科書,因此也沒有拜讀過那些有名的中文版經濟學教科書,一方面當然也是自己在大一時不夠用功囉,課餘都沒有去翻翻中文書來參考。


台大椰林



在此分享一些10/1那天到台大跟著一群青澀的小大一一起上經濟學原裡的所見所聞。

聽kevin說那個班有兩百多人,因此要早一點去教室搶位置,我們還特別早了一小時出門,避開上班車潮,8:15就到學校了。8:50到了普通教室(大型階梯教室),教室裡十個人不到,反而是教授九點鐘就到了教室不匆不忙的先準備投影片,一方面也可以讓同學問問題吧,我想。

坐在台下聽著教授講demand & supply,Normal goods, surplus...等經濟學原理的基本概念,感覺卻很新鮮,舊的知識,卻有截然不同的領悟及看法。經濟學對當時還是大一的我來說,簡直是門玄學,高中時期的我很想念經濟,但是我卻什麼也不懂,就像蠢蛋一樣,一股腦想念經濟學。最後我還是沒有主修Economics,但經濟學、個經、總經沒有讀好,麻煩可能就會接踵而至。

當天三堂課下來我將大部份的專注力放在老師用什麼樣的例子去詮釋經濟理論,用什麼樣的思考角度分析社會上的經濟現象。說實在,這是讀社會科學的最高境界,每個人都會算,往後,計算與技術性的工作甚至已經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我們必須加強的反而變成"分析層面的深度與廣度"。有句話說的真好:學習線性代數,最重要的是要了解MATLAB軟體所不能為我們做的事情!比如說,大家都會算Eigenvalue, Eigenvector,但念通的人才知道最開始為什麼要令那個characteristic equation等於零,也才能知道特性根特性向量最後能應用在哪些層面。

他們所使用的教科書,沒有特別了不起,是那本很多大專院校都有採用的"Principle of Economics"
http://www.thomsonedu.com/economics/mankiw/edition_5/economics.html)。當天觀察了一下台大經濟系新鮮人(當然有些可能是輔修,或雙主修生)的學習態度與狀況。首先,觀察到一個比較表層的現象,但我認為還蠻值得一提,也就是大一新生面對原文書的學習態度。在此,我不得不承認台大的學生在英文入學考試的成績很大部份是屬於全國Top級的成績(英文該科大多都有80分),然而台灣的聯考制度下,盛產的就是大量的國英數考試機器,要說程度差,也沒有差到多離譜的程度,去掉最高與最低的10%的學生,中間程度的學生還是佔大多數,然而為什麼再經過大一大二後,程度會愈差愈多呢?有一大部份原因出在大學生面對原文書的態度。很多學生是相當排斥讀原文書,有中文書就絕對不讀英文版,如果加上老師若用中文出題,那逃避原文書的機率就更高了。

當天,我在經濟學的班上發現了一些現象,大家當然都有買課本(也許是大一吧,都很乖),在上課時,還蠻大比例的學生不喜歡看著教授喜歡自己埋頭啃著原文書,看到不懂的地方,皺著眉頭一讀在讀,也不斷利用電子字典查單字,雖然讀原文書旁邊放一本字典用處不大,但至少那些同學願意去查,查了之後才會發現用字典根本沒用再來領悟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時他已經超越你很多很多了。這就是變強的過程。原文書要讀懂的要領是要靠多讀,要利用前後文句子去理解作者在說什麼。反觀本校大學生,雖然堪稱企業最愛用的大專畢業生,但程度真的普普偏下,比混的程度真是不惶多讓,當然用功並抓到訣竅的學生也大有人在,那些人通常比較"特別"。我的學弟妹們比較多是被動學習的角色,喜歡有人幫他翻譯好題目,有人整理好筆記給他讀,但這都是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會讓人程度愈來愈差的路,雖然他走起來輕鬆許多。此外,當天在下課時,有蠻多同學去問教授習題怎麼做,想想我們自己,大學時候你去找教授請益過幾次問題?



言而總之,拒絕念原文書或讀一些英文方面的資料會讓一個學生在未來的幾年內付出代價,早晚、多寡的問題。如果選擇繼續深造,這個代價可能付出的會比較多,選擇就業,疏於增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也會讓一個年輕人在職場上吃不少悶虧,甚至喪失很多很棒的機會。雖然我還沒有進過職場,但從我身旁的經驗顯示,英文能力較佳的同儕,得到的機會總是比一般人好上許多;相反的,在大學一直沒有花時間經營自我外語能力的人,多半很後悔,這些都是血淋淋的真實事件,原本一直覺得:英文好的人很多,不會因為英文好就有什麼好機會的我,也開始相信了,英文真的很重要。但是不可否認,談到競爭力,良好的外語書寫、溝通能力已經是主管不想再多提的"基本配備",不是嗎?!



以上,是我當天的所見所聞。我想說的是一種"差距的拉大"。大一時,認真說起來,程度已經有差,看看別人面對原文書的態度,就知道為什麼有些人上了研究所會比較輕鬆了吧!這一年來,我也漸漸能理解為何有入學委員會會說,他們不想錄取英文不夠好的學生(會設定多益高分門檻),因為他們認為英文不好,入學後會花很多時間在"上軌道",這樣對於一個系所來說,是比較麻煩的。講得明白一點,程度好,英文夠的學生可以丟一堆事情讓他去解決應該也不會太過份(比較好操)。

如果你還在念大學,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我會建議,原文書一定要好好念,這會影響到很多事情,有些事情甚至會讓人在多年後生不如死。


有機會在寫一篇文章好好談讀原文書的經驗與訣竅吧!今天就先寫到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