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大經濟系的文章

經濟所和商學所有什麼不同?

 1. 如果這個問題是在美國的話, 不見得會有什麼不同. 舉兩個學校來說吧! Chicago與 Stanford. 這兩間大學的 GSB 與 Economics Dep 並不是處在同一個學院(後者屬社會科學院). 但常常可以看見, GSB 的師資可能比經濟系更經濟系! 例如在Stanford, 目前紅牌的經濟學教授 David Kreps 就是在商學院. 他寫的個經教科書, 是美國經濟系博士班學生必讀的聖經.(也是台大經濟系博士班必讀的書) 另一方面, 這兩個 field 的師資常常相互交流,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 美國的'老師市場'是自由市場, 身價不是像台灣這般的定型化. 當你在某個領域愈專業化的話, 你的身價就愈高. 一般而言, 商學院師資的薪水會大於經濟系. 總之, 看你走的領域而定. 但基本上, 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會碰到與經濟所相關討題的子題.

 2. 或許有人會說, 經濟學跟行銷,作業研究,策略,會計,財務,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的關係會很密切嗎? 我可以很不客氣地說: 經濟學在這幾個學門中所展現出的侵略性, 可能連在這幾個領域的老師都要甘拜下風.

 先從行銷談起. 眾所皆知,當代行銷大師 Kotler 所拿的學位, 就是芝加哥大學經濟碩士與MIT經濟博士.在行銷的許多領域裡, 個體經濟便顯示出它的威力(當然, 這是我個人的偏見).以定價為例, 各種訂價策略無疑是個體經濟的延伸. 以廣告為例, 行銷所著重的, 是如何設定目標, 預算決策, 訊息決策, 媒體決策的種種效果. 但在經濟學, 可能就會從假性需求與否談起, 進而探討這個 'signal' 對市場的影響.也有可能會從訊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問題談起. 而論及市場結構及策略行銷, 那幾乎與個體經濟學是沒有什麼差異了.

 而作業研究這個領域, 不用懷疑, 它最早是起源於二次大戰.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裡有一個研究單位, 叫做 Statistical Research Group. 領導人是 Allen Wallis, 他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博士, 指導教授係經濟學著名的芝加哥學派祖師 Knight. 該 Group 的成員, 包括後來獲諾貝爾桂冠的 M.Friedman, 著名的統計學家 Wald(例如著名的 sequentialanalysis 就是他發明的, 當初他用來作品管的工作), Wolfowitz, 當然, 還有戲劇性人物 Hotelling. 此君橫跨經濟系及統計領域, 他在經濟學獨自創了一個學門: 空間經濟學. 當然, 他也影響了一個學生, Arrow, 使他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所以,作業研究最早的研究, 其實是經濟學家與統計學家所搞出來的! 其次, 策略管理. 傑出人才講座巫和懋在為國科會學門現況寫了一篇有關經濟學的報告, 談到如何將數理經濟與策略管理, 賽局理論做一結合的趨勢.

 其實, 知名的策略研究學者 Porter 所拿到的學位, 就是哈佛大學管理經濟學博士. 策略管理早已與個體經濟學劃上等號. 打開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此一期刊, 其實跟看經濟學的學術刊物沒有什麼兩樣. 一般而言, 徜若是經濟系的學生攻讀這個領域, '可能' 會比其它領域攻讀策略管理更具優勢. 上段曾提到的 David Kreps 此一史丹佛紅牌教授, 曾經寫了一篇 "Corporate Culture andEconomic Theory" 的文章, 試圖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彌補 Porter 理論的不足. 所以嘛, 這一個領域還是需要經濟學做為強烈的背景知識。

 至於說會計, 其實頂尖的學術期刊(如 J. of Accounting, J. of Accounting Research) 已經大幅度出現利用經濟學邏輯所寫的文章.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財務計量的興起, 另一方面是由於談到管理會計時, 常會與 Principle-agent 這些訊息與誘因結構扯上關係.不說別的, 台大會計系老師劉啟群寫了一篇文章已登在甫獲得國科會傑出期刊獎的台大經濟系《經濟論文叢刊》, 而我們也看到台大經濟系教授鍾經樊到台大會計系作專題演講, 談有關計量經濟的問題. 因此, 在會計學上, 我們也看到經濟學這個惡魔侵入的影子.

 財務的話, 那更不必講, 財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幾個定理的發明者, 幾乎都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包括 Markowitz 適時地將風險引入財務理論, 他的學生 Sharpe 因而有了 "β"指數的創見, Miller與 Modegliani類似 Ricardo-Barro 均等定理的 MM 定理, Black & Scholes 發展的 B&S 模型,以及 Merton 大量將 B&S 應用到其它衍生性金融商品. 上述幾人, 除了 Black是拿數學博士外, 其餘都是拿經濟博士. Merton 在最新一期的 AmericanEconomic Review(August 1998)發表了他的諾貝爾講詞, 他特別謝謝 Samuelson對他的指導. Samuelson 係美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 他在財務方面提出了 "Ramdon Walk" 的想法, 進一步在後來與 Fama 提出效率市場假說. 另一方面, 延續誘因結構的 P-A 問題, 不消說, 還是經濟學的邏輯, 不論是公司的股東,董事會及經理, 或是大學裡董事會, 行政主管及教授之間的關係. 後者可以延伸出"為什麼要有 tenure 這個制度?" 當然, 擴及保險及金融領域, 前者結合個體經濟的風險與不確定, 後者是總體貨幣學家的專長, 所以說嘛, 這個領域還是要有經濟學的底子才好!

 至於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呢? 前者是經濟學討論的重點之一,雖然經濟系與管理學院走的方向似乎相差甚多. 在經濟學, 這個領域可以大概勞動經濟, 家庭經濟, 人口經濟與教育經濟. 研究主題包括從失業談到就業市場的表現, 從婚姻市場談到生育力的問題, 從人口結構談到像所得分配, 經濟成長, 甚而是犯罪問題, 歧視, 遺產等子題. 但在管理學,較重視的, 可能是如何激勵員工? 如何訂定合理的獎懲制度? 進而談到什麼樣的組織才能提高績效 ? 不過, 新制度經濟學似乎想要結合管理學與經濟學的觀點,如 Oliver Williamson 便同為管理學者及經濟學者所能接受的對象. 經濟學者談組織, 不過你卻看到與管理學者截然不同的處理手法. 新古典理論可以從談到賽局模型與遞增報酬, 新制度論學者則可進一步談到國家(或政府機器), 進一步結合憲法與各種法律, 習俗, 來研究整個經濟史的變遷。



 文章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BarrosH/4941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