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以下這個影片,是歌手張懸上公視節目時,所演唱的一首歌(影片連結i shall believe...by Sheryl Crow),讓我有所感觸的並非這首歌本身(這首歌的歌詞也非常有意思),而是張懸在開唱前的一段話:
張懸說話,有時候,會有許多贅字,很多"就是"參雜其中,乍聽之下,大部分的人無法第一時間就抓住他想表達的意思,但當我靜下心,將贅字刪去,再重整每一句話應有的邏輯,頓然發覺這些簡單句子背後,有著許多可以探討的問題語應該被省思的觀念…
"在台上的表演或者是台下的生活
總有想不開的一瞬間
尤其在一些知道自己還有能力可以改進
但是卻一下子找不到方向的時候
但我覺得對自己的信任
它常會出現也常會消失
但不要硬要否定它的存在
不論你的假想敵或是這個世界要求你跟誰比較
其實在你盡力發光發熱的一瞬間
其實你就只是你自己而已"
上面這段話,最後三句,我反覆的咀嚼,這三句話的道理,說實在,很少人不懂,這種類似的話語,在書上我看過數十遍,然而,真正將他體會並且做到的人卻寥寥可及,就連我,都會在關鍵的時刻不經意的忘了真正應該被注意的焦點—自己,而將自己不斷地與所有我所嚮往的想超越的標的,做比較。這種比較,是一種既會消耗戰力更會阻饒自我進步的絆腳石。適當的假想敵與假設標的物會是一種激勵,但過度且盲目的追逐與不顧一切的超越會讓人忘了最真的自我,也會忘了此時此刻為了什麼而奔跑!如果,志在一場馬拉松,以前的落後,或即將到來的超越,都只會是一時的相對問題,人生顯然是一場長遠且累人的競賽,為了超越某個心目中的楷模而奮力直追,當追上他時,他也已經不在人世,而我也筋疲力盡,到時,支持我在跑下去的力量會是什麼?這個力量我必須自己尋找。在找下一個英雄來當做訓練自我的工具嗎?不…當我找到時,我身後的人,又追過我,我…不過就是那個又回到相對原點的我。因此,在人生馬拉松的過程中,我期許自己,專注於每一場比賽,與自己比較,沒有所謂的終點,只有不斷的進步與超越,但永遠記得要超越昨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