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天

六月十三日,一生只有一次的大學畢業典禮
它,來的比想像中的快,而去的更快更快...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星期很精彩,首先期末考前一週,這是我上大學以來第一次沒有感受到期末考的緊張氣氛,因為還沒有好好正式開始讀書。
這個星期很難忘,因為有很多活動,會是大學生涯最後一次。

謝師宴已經在星期日晚上落幕,接下來,是星期二的最後一堂通識課。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篇文章,相信有在固定閱讀的人都已經看過了。本篇文章,張忠謀先生所要強調的就是"終身學習"的核心概念與方法。一般人以為,終身學習只是膚淺的"活到老,學到老"。然而,張董事長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有的學習,只要沒有計畫沒有一個系統性化方法,都不叫作學習。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其實年代有些久遠了,那時我還是個REAL freshman,剛好是張忠謀董事長上101高峰會節目時所談的主題,當天主持人李四端問到的問題相當多面向,但範疇不出"年輕人國際觀的培養與學習心態的養成"。那次的節目影響我非常非常深,他的一些談話,影響了我心中夢想的雛形。當時,我還沒有到過美國, 但自從那時我就開始經由一些文章,一些人的分享,去思考是什麼因素造成這麼大的一段差距,一個台灣大學生,要如何有"競爭力與國際觀"。說實話,這兩個名詞都相當抽象,競爭力等於念名校等於拿書卷獎?國際觀等於出國遊學留學甚至打工度假?如果你有深入去了解,就會發覺,競爭力與國際觀,這兩個層面該如何培養,跟學習心態有很大的關聯,這剛好又扣回了張董事長當天的主題。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微軟公司創辦人蓋茲的父親蓋茲二世(William H. Gates II)出版《為生活出席》(Showing Up for Life)一書,娓娓道來這個全球首富的成長過程。老蓋茲告誡天下的父母,不要強逼子女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讓他們獨立發掘自己的天分,將帶來更意外的驚喜。

老蓋茲說,當初每個人都在問他:「你是怎樣養出這麼棒的孩子?有什麼秘密嗎?」而最大的秘密是,他根本不知道怎樣把蓋茲養成億萬富翁的。

        老蓋茲說,蓋茲還在學校時,和同學艾倫(Paul Allen)開辦了他們第一家公司。這家公司銷售一種稱為Traf-O-Data的設備,用來採集、分析車輛計數器產生的交通流量數據。這種計數器是一條橫越馬路的薄管子,接到一個黑盒子裡。Traf-O-Data採集黑盒子的原始數據,以圖形方式顯示每日每小時的交通流量。

        經過多次餐桌上的演練後,蓋茲說服了一些西雅圖市府員工來看他的展示。不過,Traf-O-Data那天卻不靈光,蓋茲當著客戶的面跑進廚房,急著大叫:「媽!媽!快出來跟他們說這東西曾經管用!」當然,當天設備一台也沒賣出去。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淡江時報第 751 期 2009-05-11

汪琪玲成RTS會員 全球不到70人

【記者陳若淡水校園報導】保險系副教授汪琪玲日前前往美國Austin,參加由國際知名組織Risk Theory Society(簡稱RTS)主辦的Rick Theory Seminar(風險理論研討會),發表與台大財金系教授曾郁仁合著的論文「Can Purchasing Records Predict Risk?」,並成為入會門檻甚高的RTS會員之一。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以往社會與媒體總是以七年級生為焦點,
七年級生被冠上各種的特質與稱號。

時光飛逝,八年級生即將於今年九月進入大學就讀。
以下文章為畢業多年的職場老鳥給八年級大學新鮮人的建言,只要還在就學的人,都值得參考看看。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月二日,晴空萬里的星期六假期
我們英語會話社與單車社騎乘單車,衝一發"沙崙海水浴場"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讀者文摘 10月號/2008 第524期

王建民隻身到美國打球,努力奮鬥,終於實現夢想。

Sam Borden、Mark Feinsand、Peter Abraham  撰

二○○○年,王建民以創台灣職業選手紀錄的高價被洋基簽下,不久就到了美國。他被安排前往洋基位於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訓練基地,展開投球培訓。才二十歲的王建民,從來沒到過美國,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到美國打球對他而言是嚴苛無比的挑戰,但有機會為棒球史上最傳奇的球隊洋基投球,一切都是值得的。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第一次到美國,三年過去了
遲遲無法忘懷的仍是那個第一次在美國人面想說一句完整英文但頻頻口吃的自己...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不是在每一種場合都可以想流利就很流利。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偶然間,看到以下這個影片,是歌手張懸上公視節目時,所演唱的一首歌(影片連結i shall believe...by Sheryl Crow),讓我有所感觸的並非這首歌本身(這首歌的歌詞也非常有意思),而是張懸在開唱前的一段話:

 張懸說話,有時候,會有許多贅字,很多"就是"參雜其中,乍聽之下,大部分的人無法第一時間就抓住他想表達的意思,但當我靜下心,將贅字刪去,再重整每一句話應有的邏輯,頓然發覺這些簡單句子背後,有著許多可以探討的問題語應該被省思的觀念… 

 

"在台上的表演或者是台下的生活

總有想不開的一瞬間

尤其在一些知道自己還有能力可以改進

但是卻一下子找不到方向的時候

但我覺得對自己的信任

它常會出現也常會消失

但不要硬要否定它的存在

不論你的假想敵或是這個世界要求你跟誰比較

其實在你盡力發光發熱的一瞬間

其實你就只是你自己而已"

上面這段話,最後三句,我反覆的咀嚼,這三句話的道理,說實在,很少人不懂,這種類似的話語,在書上我看過數十遍,然而,真正將他體會並且做到的人卻寥寥可及,就連我,都會在關鍵的時刻不經意的忘了真正應該被注意的焦點自己,而將自己不斷地與所有我所嚮往的想超越的標的,做比較。這種比較,是一種既會消耗戰力更會阻饒自我進步的絆腳石。適當的假想敵與假設標的物會是一種激勵,但過度且盲目的追逐與不顧一切的超越會讓人忘了最真的自我,也會忘了此時此刻為了什麼而奔跑!如果,志在一場馬拉松,以前的落後,或即將到來的超越,都只會是一時的相對問題,人生顯然是一場長遠且累人的競賽,為了超越某個心目中的楷模而奮力直追,當追上他時,他也已經不在人世,而我也筋疲力盡,到時,支持我在跑下去的力量會是什麼?這個力量我必須自己尋找。在找下一個英雄來當做訓練自我的工具嗎?不當我找到時,我身後的人,又追過我,我不過就是那個又回到相對原點的我。因此,在人生馬拉松的過程中,我期許自己,專注於每一場比賽,與自己比較,沒有所謂的終點,只有不斷的進步與超越,但永遠記得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YJ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